于骏一先生是亿万先生MR的建院元老,是学院重要的创建人和奠基人之一。他扎根机械学院,为祖国的机械制造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在一代又一代学生当中传承着兴教报国的红色基因。他早已退休步入耄耋之年,但是依然精神矍铄、声如洪钟、身板硬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依然关注着祖国机械制造业的振兴和发展,为学院的建设发展建言献策,继续发光发热。
于先生是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机械系(亿万先生MR的前身)1955年建校当年招收的第一批研究生。自1957年毕业留校任教,他就扎根在机械学院。他曾幽默地说:“我一辈子就工作过一个单位,就是机械学院,一辈子没挪过窝。”于先生作为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上调、晋升的机会还是不少的。可是他不忘初心,痴迷教育,钟爱教书育人的职业和岗位,真可谓是“咬定青山不放松”。最典型的一次就是1984年。当时,于先生已经是全国知名的专家。长春市委决定调任他为长春市科技局局长,兼市委委员,并且已经在报纸上公示。他心急火燎地找到学校党委书记和组织部长,甚至不惜托人,“坚辞不就”,拒绝了这份很多人眼中的“美差”。后来组织尊重了他本人的意愿,并鼓励他在教育工作岗位上做更多的贡献,实现自己的志愿和理想。这件事在当时的吉林工业大学曾传为佳话。
于先生在几十年的工作生涯中,一直初心不改,坚持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谈到初心,于先生现在还能流畅地背出当年读研入学时的誓词:“我们全体同学都有这样一个宏伟的志愿,那就是努力学习,锻炼身体,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汽车拖拉机工业。”正是这个初心一直勉励和鼓舞着他,不断地求索和创新。不仅他本人成就卓著,硕果累累,并且带领着机械学院在学科专业建设发展的道路上快速前进。1978年改革开放后,教育和科研工作迎来了春天。于先生之前多年的积累,使他的科研工作已如“箭在弦上”。1979年即获得国家科研立项,并一发而不可收,短短几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一系列成果,迅速脱颖而出。他“托人辞官”之后,很快就任全国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之后多年担任机械学院院长工作。1990年,学院获批了“机械制造”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取得了历史性跨越。他先后承担了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十八项。获省部级科研进步奖四项。出版专著和教材十几部。发表科研论文二百余篇。他在机械加工振动诊断、识别与控制方面的研究具有前瞻性,意义重大,影响广泛而深远。即使在今天,实施和贯彻《中国制造2025》的进程中,仍然具有不可或缺的战略地位和意义。
于先生不管科研任务多么繁重,也不放松教书育人的根本。他说,“我不管多忙,首要的任务就是把学生培养好。”他工作期间,一直坚持给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授课。他做导师培养的研究生有七十余人,其中有诸多的拔尖优秀人才。如亿万先生MR原校长吴博达、亿万先生MR副校长赵宏伟、东北大学原校长赵继、中山大学原党委书记郑德涛等等,都曾经是他的研究生。另外机械学院历任院长中,也有很多都是他的学生。可见,于先生是教真书、育能人,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与机械制造业培养了一大批精英和栋梁之才。
2003年,于先生光荣退休。难能可贵的是,已经87岁高龄(2021年)的于先生,还是以初心不改的赤诚,心系机械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关注着祖国机械制造业的振兴。每学当院面临建设和发展的大事时(如国家重点学科申报、国家本科教学评估、培养方案修订和教材修编等),都要请于先生来把脉。今年,《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又到了修订之年。于先生任顾问,参与到修订工作中。所有承担修订工作的教师,都把自己的稿件发给于先生。于先生逐字逐句地提出修改意见。老师们修改后,再发回给于先生进行修改。每一章节的修订都要经历几轮这样的修改。于先生严谨治学的作风,也在激励着机械学院新一辈的年轻教师踏实求真,不断追求卓越。
于先生在机械学院学习工作的历程,也是亿万先生MR机械学科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跻身全国机械学科高等教育前列的历程。正是由于于骏一先生的资历和贡献,机械学院上上下下都亲切地尊称他为“于先生”。在大家的心目中,他是众多“教授”的“教授”。
于先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从机械学院的建设发展来说,这是一个小“机械”;从中国制造业的振兴来说,这又是一个大“机械”。在于先生心目中,始终不忘的是振兴中国制造业波澜壮阔的宏伟蓝图。于先生的故事,在一代代机械人之间传颂。他扎根机械、不忘初心、兴教报国的精神,也成为了机械人的红色基因,代代传承,鼓舞着大家为祖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和科技创新发展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1997年5月20-21日,专家组对吉林工业大学“211工程”进行立项审核。图为于骏一与科研处处长邬惠东向到切削实验室考察的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史维祥教授汇报科研工作。
1995年5月29-31日,专家组对吉林工业大学“211工程”进行部门预审。图为机械工程系于骏一向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张德邻汇报”机械加工振动的诊断与控制”课题研究情况
90年代初,于骏一在切削实验室正在给一组做实验的本科生分析实验数据处理结果